专业制作银行流水-内部出单,真实有效,一线公司,并非中介,价格公道合理。

审计行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薪资待遇如何?

返回

  审计行业的薪资待遇肯定和互联网码农、私募大佬不在一个数量级,但也可以让你超过至少50%的同龄人了,而且给了你未来薪资提高一个数量级的可能性。只要不去和风口上的行业比(光伏、芯片、数字经济等),审计的行业前景只能说光芒略显暗淡,但绝不是坊间风传的行业黑洞。

  当然,提起审计就必然会联想到CPA考试,一张CPA证书也是审计行业资深从业者的必备。在开始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下很多人私聊问我要的 CPA 备考资料:免费的直播公开课+ CPA大神整理的高分通过资料,从刚开始的梳理报名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get各科备考难度&通过率,到中后期要用的6科知识点框架图/500+线财管公式集等,每一科每章节的知识点清晰勾画出来,对基础思路构建大有帮助,但数量有限,只会限时开放,现在戳下方链接就能免费拿。领起来,抓紧学!

  首先,审计这个商业模式是以法律形式保障的,这也意味着这个行业只会是业务规模有变化、从业人员待遇有波动,但绝不会逐渐式微,甚至有一天彻底消失,就像公交车售票员、电话接线员、高速收费员那样。这一点,公司法的条文可以证明:

  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有限责任公司应当依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召开股东大会年会的二十日前置备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

  随着科创版、北交所的运行,创业板全面注册制的落地推行,未来还可能在主板全面推行,A股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长。对于广大投资者这点是好是坏暂且不论,我们只说对审计行业的影响。咱们想一下,老板创立一家私企跑业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大,财务报表数据也越来越复杂,以前只有收入、成本、员工工资和税费,后来报表上有了汇兑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

  有一天,创始人决定了公司的上市计划,看了证监会的《首次公开上市管理办法》,决定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提高财务报告的信赖程度。公司的业务越复杂,对财务报告编制的要求就越高,审计师的专业服务也就越重要。就像刑事案件一定要聘任律师,公司也一定需要审计报告,所以审计行业的前景还是可以期待的,至少可以保证一直有口饭吃。那为什么每年大量的人都在劝退审计行业,事务所的审计助理年年离职一半人?有句话说的好“不患寡而患不均”,因为这个行业内部待遇差距太大了。

  对于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新人,起薪已经达到了10000+,还不算出差补助、证书津贴。八大事务所这两年待遇也有所提高,就我知道的两家的总部所,起薪也达到了8500+。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的学生来说,这个收入至少在二三线%的同龄人了。但是相反,对于四大、八大之外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量波动很大,生意好一年、坏一年是常态,员工的收入水平也极不稳定,保底工资三四千,好的年头项目分成个两三万,差的年份颗粒无收也是家常便饭。如果校招求职时没有擦亮双眼,误入了那些名字里带“公、信、诚、义”看起来正规,但实际上是按1000元/份卖审计报告的无良事务所,那不光工资收入 五险一金没有保障,弄不好还得进去待几天。虽然进事务所的头几年确实压力很大,工作很苦,但至少能看到自己的财务技能在一天天的提高,对公司业务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只要不犯什么严重的错误,在所里的一年升一级,工资一年涨个10%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你再咬咬牙,上班的同时坚持把CPA给考出来,能未来的路就走的更宽了。首先在事务所,会给你一份证书津贴,四大所给3500,八大所给1000,这是实打实的回报。另外,打开求职软件,大多数企业招聘财务经理,财务总监,CPA几乎是必需品。有了事务所几年的经验,再加上CPA证书,完全有希望跳向更大的舞台,比如券商投行、资管投后等等。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我当时备考 cpa 看的网课,会有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深入浅出来讲解,非常适合小白学习。配套的还有思维框架图和历年真题,节省了很多记笔记和找最新版真题的时间,可以帮助大家尽快建立逻辑框架与知识脉络,提高备考效率。

  另外,审计行业还有一个发展路径,就是财政部门的审计署/局的公职工作。对于这个岗位,因为术业有专攻,我了解不多,也不敢给出什么建议。但每年都会关注一下国考通知,发现这些岗位(审计、税务、证监会等)都要求具有CPA证书,可见证书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不管最后是否从事审计行业,考个CPA在手总归是个加分项。

  其实审计的薪资待遇更多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良心了,四大毕竟只有四家,而且薪资长期看,高级别之后真不一定比内资高。

  但是,喜大普奔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终于做个人了呀!在薪资普涨之后,很大程度的解决了潜在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下面先从两方面分析一下新形势会带来哪些影响。

  前段时间四大调薪就先掀起了一波热议,随后天职、致同等内资所几乎翻倍式跟进更是将相关话题的热度推向了高点。但是,调薪并不意味着好事,我分别来分析一下四大和内资的调薪情况吧。

  四大其实挺鸡贼的,之前在事务所带的三方实习小老弟,刚好今年刚刚跳去PWC赶上了这一波调薪。小老弟直接笑了,base确实高了,但是*13变成*12这就搞笑了。不过,四大这一波倒是也可以理解,比如上海的留学生落户基数问题,四大不调整base意味着自己的留学生员工将都无法落户,这也是为了保持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但是又不想多出钱。

  而内资事务所涨薪确实是实打实的增加了小朋友的待遇。这波天职和致同都直接拉到了和四大相当的水准,而且据我所知立信也涨到了9000附近。要知道内资之前刚入职的审计员月薪是只有5000多的,而且年终奖定额发放,考虑进去也不可能达到月薪一万左右的。怎么考虑,这波内资所对应届生的吸引力都提升了不少。这个起薪其实横向比较,除了互联网,也都还算是不错的起薪了。各行各业的小伙伴,如果有心动的,其实可以考虑考个CPA跨行,至少稳稳压过天坑专业起薪了。跟着老师听下课最有效率,可以短时间内最高效的提升自己。这是一年内通过专业阶段全部六科的老师教授的CPA在线课程,方法实用还有助教答疑,可以帮你解除冲刺阶段的后顾之忧。推荐给大家。

  四大本身这波涨薪更像是玩了一波文字游戏,内资这波确实切实解决了小朋友前两年的生存状态问题。但是长远看,这波涨薪对审计职业生涯似乎也没有多少影响。

  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内资之前的主要薪资来源其实是年终奖,这一点和四大靠固定薪水是有本质区别的。内资在审计员身上的涨薪,大概率是要从年终奖里面扣回来的。而且他们的保底薪水可能会以工资和补贴两部分发,社保负担都不一定增加。干的时间久了就能发现,开局的涨幅,也就是开局,后面还是要靠自己啊。

  我之前在的那个内资所,正常年份的话,自己部门高审三大概就能摸到30万到手的边了,能做到合伙人下面那一级的高级经理的线万附近,合伙人那就不谈了,百万肯定有了,而且大概率是几百万。

  所以真的想赚钱,不跳槽的话还是要靠级别晋升的。这其中需要你有足够的项目经验、能力要能随着工作同步晋升。同时,CPA其实是个硬性指标了,现在各个所都已经把CPA通过情况与晋升挂钩了。至少,想要升级项目经理的话,就必须要考出CPA,拿到签字权了。如果是真的想在事务所深耕,CPA这个是不可能绕的过去的。所以一定要努力把CPA考出来,当然,跟着正确的老师,学习正确的方法,那必然事半功倍,降低你的学习难度。品职的这个课程,可以听听看,肯定有收获。

  如果在会计师事务所呆够了,或者本身就是打算以其为跳板的话,也是有很多选择的。

  最常见的就是在会计师事务所锻炼个3-5年之后,去企业的财务部门或者内审部门做个小领导啥的,舒舒服服摆脱乙方苦逼生活,开始规律的工作周期,重新拥有自己的生活;

  另一个路线就是去金融机构做承做或者风控类的岗位,投行部门、风控合规部门都是很不错的去处。其中投行就会肝很多,但是回报也会高很多,而风控合规就稳定很多,并不需要那么肝,相对有自己的生活;

  再就是像我这样,直接拉出来做分析咨询,不过我这个线路有点小众,如果有明确的复合能力的话,可以考虑类似我这种跳法。但是我这个跳槽方向基本取决于你的技能树分叉和兴趣点,跳出来的方向就会不太固定,不过有兴趣打底,至少还有个快乐。以上三个去向,无论哪一个,持有CPA都一定是更值钱的,选择空间也是更大的。

  其实审计行业定位很尴尬,属于金融领域的范围,但是又不在中心。审计行业头部事务所的收入其实横向对比其他行业也已经不算差了,但是打交道的很多都是券商这些,对比之下很容易心态失衡。但是,审计的门槛相对也低很多,而且未来选择范围更广,其实保下限而言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基本上从事过审计这个行业的同行对这个行业真的要做个评价,其实内心多少还是有点复杂的。

  审计的垂直路径当中最好的就是四大会计事务所(哪四个: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安永(EY)),这个其他答主也提到过。这里想说的是四大属于LLP公司,大部分的四大级基本上都有Audit和Tax两个服务,只有Consulting是自己的公司,也是工资最高的,Audit其实相对就有点拉跨了。

  (数据整理来源网络,不一定准,就是给你们看一下天花板四大搬砖人的具体数值)

  国内四大相对流程比较完善,cpa通过专业考试的补助(Q-pay)基本上会有1000-3000的补助。

  基本上回答了审计的垂直“天花板”的薪资待遇。具体数值估计不大准,仅供参考。其他的内资基本上起薪都是低于这个数字的。立信起薪6k左右、瑞华5k、天健5.5k、致同5k、信永中和6k,大信4k,天职6k,各地区起薪还大一样,还要看城市地域的位置。

  第一部分说的是审计专业毕业,直接对口的审计工作这种垂直路径。那么其实审计专业读出来还有一些非垂直路径。我们这行,经常会调侃的就是老财和老审都是不分家的,许多大学学的内容其实也都差不多...

  那么非垂直路径我这里并不想说直接做什么。而是讲一下会利用什么方向发展会更好。

  ①利用好平台,这是市场所决定的。很多度审计专业的同学刚毕业去做审计,如果运气好可以进入四大,其实以后跳槽相对就道路宽阔一点。

  因为审计的项目性质,还有对于项目的要求,会被动训练每一个审计人员,快速掌握商业视野、动手技能(画底稿、发函到后面的合并报表经验、项目经验),很多项目都是给到你,要求Audit可以一周之内完全了解清楚企业的很多问题的,对个人的成长可以说是很快、很锻炼人,再加上如果是一个在一个流程化的平台,如最好的四大。

  市场对于四大平台的背景相对是比较欢迎的,很多岗位,如BU财务、国企内审、财务经理(Finance Manager)、Finance Analyst/Associate,都是要求有四大背景经验的。

  ②审计专业同学要关注非垂直路径的发展。其实①也说过了,Audit不可能都在做Audit的,基本上干个3-5年积累经验,有ipo经验的就可以跳槽了。这里说一下学习方向。我觉得不用考虑太早,但是可以提前心中有个数。

  很多同学刚毕业来知乎搜审计以后的发展,然后就在想20岁干啥,规划好30岁,然后40岁,恨不得到退休全给规划好。但实际上造化弄人,经常是会事与愿违。我们可以做规划,框架可以搭建好,但是不必吹毛求疵,要不然只会徒增焦虑还有压力,容易做不好当下的事情。

  那么针对审计同学我认为你可以参考一下,可以选择先修课程还有注重一些软性素质。

  :大学的话学好审计学基础、金融学、会计学基础、内部审计、政府审计这些,管理学我觉得考前背一背就行了,国内的管理学都很垃圾...研究生可以学cpa课程,学有余力把R、MATLAB当兴趣学一学。

  软性素质:不要小看审计专业同学的软性素质,我认为这是极其容易被忽略的。

  首先搞好自己的GPA,然后就是可以提前去实习一下。很多同学大学不注意实习,没有试错成本,那你之后的试错成本就会在你的工作第一年,第二年甚至后面会一直不停试错。不知道自己想不想做审计,想不想转行,那就去找个事务所实习一下,感受一下。实习申请如果想申请四大就去关注一下四大的公众号:

  最后说一下审计工作的强度。强度是比较大的,基本上状态是会去出差,熬夜也比较多,做审计去然后考cpa也是比较辛苦的一个过程,很多人其实是坚持不下来的,这个提前要有一个认知。客观上基本上就是这么多,其他细节可以看看我一下的回答。

  会计审计毕业死磕CPA和研究生,是不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大家会计工资都多少?刚毕业,会计专业,每次找工作都被拒绝,别人说我没工作经验,我该怎么办?拿到CPA,去找工作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压断了你留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最后一根弦?

  要谈审计行业的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我们仍然得先框定一个范围: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及国内八大会计师事务所。

  在高级审计员阶段,主要是能力与项目,升经理CPA全部通过也是一个必要条件;

  在经理阶段,主要是跟对人,要升高级经理,项目还好,有个大合伙人支持会更关键些;

  但授薪合伙人要升权益合伙人,则个人能力更为重要了,能为事务所创造价值的,自然可以上去。

  当然,投行工作、投资工作,律师工作,也很多岗位是类似这样流水线化的情况。

  1)成熟的培训体制:大部分跨过了四大基本门槛(学校、学习能力、阅读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等)的应届生都能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锻炼出目前社会金融或财务等领域所需的硬技巧及部分软技巧;

  这是非商科学生转型商科的最好途径!四大也是目前市场上提供这类转型的最成熟的也是招人最多的平台!

  2)对于没资源,学校及专业非顶尖,但希望能在职场上快速上升到一定职位的应届生来说,四大几乎是最好的选择。

  有打算考CPA的知友,资料方面不需要花啥钱,建议直接薅一级PE投资机构补贴的免费羊毛。

  比如这个通关全家桶,有各科的框架图和重难点知识。创始人李斯克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

  比如四大能给你的是:“锻炼出目前社会金融或财务等领域所需的硬技巧及部分软技巧”。

  所以就算部分人由于自小心无旁骛地读书,读到一个很好的学历,毕业后进了高盛麦肯锡等知名多金企业,十年多后,这部分人也不一定还很乐意在这些企业发展。因为累了。

  而就算部分人自小由于原生家庭负担较重,学习环境未能平稳持续,毕业后起点不高,但十多年后,这部分人凭其性格的勤奋、韧性与活络,也能慢慢混得不错。

  所以人啊,总是要在适合自己的工作上,才能有兴趣的持久地,做到尽可能的平衡和富足。

  角色:出纳、会计、财务总监、税务局、评估师、事务所、上市公司高管与实控人、审计助理主管经理合伙人、集团审计师、银行、债权人、投资者、PE副总裁合伙人等等,都有。

  会计审计投资专业知识:收入、应收账款、存货监盘、银行询证函、评估、收购合并、收购上市公司交易方案设计、商誉、少数股东权益、减值测试、内控测试、表外负债、舞弊三角形理论、政府补助、特许经营权、集团审计、合并报表审计、审计报告意见等等,也都有。

  情绪:兴奋、刺激、艰辛、委屈、淡定、恐怖、佩服、愕然、好奇、惊吓等等,也都有。

  审计其实说白了说简单点就是对账。举个例子,比如上大学的时候问父母要生活费。还没到月底1.5k生活费就花光了,爸妈问这钱怎么花的啊,都买了写什么。你把每笔花销都记下来,爸妈要查账,这就是审计。而审计的日常就是拎着个电脑,带着一摞资料,穿梭在形形的公司中,做着永远不能令人满意的底稿,看着乱七八糟的各种凭证,跟财务磨着嘴皮子要人家压根不想给的材料,拿着比会计略高点的薪水,写着格式化的报告。。。。。

  先说说薪资吧,事务所的薪资待遇一直都是财务行业的天花板,毕竟专业度在那,入行之后的人基本人人持有CPA。入门前至少CPA也过要三门吧,除非有非常亮眼的学历,如果没有的话,建议可以先去一家比较不错的公司做财务或者是内资所历练历练,过个一两年,把该考的证书拿下来,什么初会、CPA、管理会计什么的,在以社招的方式进入四大、八大,从最低的entry level开始做起,也是不错的选择。

  审计10k左右、高级审计员15k左右、审计经理:35k+15薪。以上只是上海的平均薪资,有些小事务所的高级审计薪资也就8、9k,二三线城市的收入相比较而言更低一点。

  再来说发展前景。很多人可能提到审计就是工作强度大,熬夜战士,疯狂出差、加班等等。但是其实审计这一行壁垒很高。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审计人员在事务所第1年就是做一些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较为简单的科目,第二年可能是做往来和职工薪酬等,到了第三年独当一面带小项目,第四年负责大项目中的有合并的子公司,第五年才能操盘整个上市项目。考虑到中间的delay,一般要6-7年才能到经理级别。

  但是对于财税审相关专业的人来说,事务所可以最短时间让经验最大化。首先,在四大能接触规范企业,了解经营情况和内控方式,算是培养风险意识和审计思维,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平台。搞金融的可以去个中型券商或PE、做事业的去外企做个财务分析或是经理(比如我)。在事务所呆个两三年,猎头找的比较大,不过可供选择机会挺多的。

  我当时进事务所(薪资10k),非四大、八大,做的是审计,主要是审计业务,就是审查企业财务报表、验证企业资本、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然后做出审计报告,当然还有其他的鉴证业务。其实刚开始我也不会,万事开头难,作为审计,都是团队在一起出谋划策,接触的多了,慢慢也就胸有成竹。在这个行业接触了不同的人,有复杂、有简单,踩过不少坑,当然有不少头疼的时候,不过我很感谢曾经的经历。但是这种需要经常出差,加班加点的波动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在这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又跳槽到实业企业做财务经理人一直到现在,期间拿到了会计中级、中级经济师、管理会计证。有之前的丰富经验垫脚,升职加薪轻而易举。

  如果你是审计人员,前几年可以去事务所历练几年,后期如果觉得工作强度太大,受不了经常加班出差的不稳定生活,可以选择转内审,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之后不想做审计跳出来的方向也比较多,选择面比较广。从审计出来的大致的几个跳槽方向。

  财务分析主要是在熟悉公司业务流程上,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成本管理、利润分配进行分析。审计和财务分析有些方法是交叉的,如审计中分析程序的方法可借鉴于不同期间的数据对比。

  做审计,你可能会很懂accounting;但做了财务分析,你才会懂business。

  审计极度强调工作细节。比如拿一张原始数据,让你加工成业务形式,你也许不会想到把数据拆分合并、跟原表核对,总是坐着坐着出错了,审计不会,没有对平的数据看都不会看一眼,除此之外,还有审计对三张表理解和对专业的追求(比如cpa),这是审计做财务分析的优势。

  跳出事务所,可以去企业做个总账。工资虽然比不上事务所的,好在终于有了稳定的周末,不用在四处奔波,随时出差。生活作息开始规律起来。建议直接去大公司闯一闯,小公司比较在意岗位经验,所以没啥竞争优势。翻到大公司会看中事务所的背景,再考个中级职称,还能往主管位置上蹦一蹦。

  事务所转内审,算是比较对口的,当然也有区别:外审本质上提供一种中介服务;内审则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

  内审工资比事务所稍高一些,不过工作比较枯燥,每天看制度、写制度、写报告。比起事务所的OT拉满,鸡飞狗跳;内审就是岁月静好,如果想要过悠闲惬意的生活,内审是一种选择。

Copyright © 专业制作代做工资流水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